农民合作社前展示的农特产品 |
人民网郴州4月8日电 (沈照宇) 8日上午,郴州市章宜县玉溪镇各村组农民合作社前坪,种类繁多的农特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此次郴州首批20多家农村蔬果合作社、50多种农特产品,在郴州市农经局的“牵线”下成功与电商签约。来自偏远乡村的农特产品,将搭上电商平台,走出山窝远“嫁”他乡。
用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三农”
郴州是湖南农业大市,农业人口300多万,除了水稻,生猪、烤烟、蔬菜、水果等产业都是该市重要的经济支撑。但由于缺乏一些科技手段,产品销售渠道单一,成了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我们必须打破这一僵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千方百计把产品推销出去。”郴州市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市农经局局长唐甲良介绍,为破解这一难题,郴州市农经局指导当地农民合作社联合成立家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广东、深圳等大型批发市场建立销售窗口。同时,该局还从源头上把关,利用创新技术对产品进行质量监测。
郴州市农经局副局长李小勤还表示,通过成立质保部,确保种子的品质,并统一配送符合标准的农药化肥,以及饲料兽药。此外,针对农民缺乏标准化知识的实际,郴州市农经局开发设计了“数字郴州·郴州农经”手机APP客户端,并在客户端上开设“掌上庄稼医院”。
李小勤解释,所谓“掌上庄稼医院”,即农民通过手机拍照,把作物病害、虫害症状编写信息一同发送给平台。平台即时将农民咨询信息转送给农业专家。农业专家再将防治方法用信息反馈给农民,指导农民进行科学防治。
记者在手机APP客户端看到,该客户端还开设有“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农民工供求平台”、“农业机械租赁平台”、“农业生产管理”等版块。
凭借这些平台,农民可以通过手机发布农村土地流转流入、流出信息,查询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法规,在手机客户端“人才供求”平台中,免费为自己或亲友找到合适的工作。农民还可以通过手机免费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品名、预计产量、预计销售时间等信息上传到平台,形成数据库,而且能查找适合自己的农机。
据介绍,至今年底,郴州将形成50万人的农民工数据库、全市50多种农产品生产数据库和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农机租赁数据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方式开展三农服务。
电子商务走进田间地头
产品的源头是质量,但关键还得看销售。
唐甲良说,2009年以来,该市农经局便设计开发了《郴州农经网》,为全市农民合作社免费制作网站,开设互联网宣传平台,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影响不大,效果还需进一步提高。为此,该市农经局先后考察了广深等地电商企业,均由于要价较高等因素,农民暂时不能承受而没有达成协议。最后,郴州市农经局与湖南省澳鑫商品交易有限公司顺利“联姻”。
“我们认为利用电商平台将郴州农民合作社生产的大量、优质的农产品以电子现货交易方式交易。”唐甲良表示,选择与该公司合作的另一原因,源于该公司注册地在郴州宜章县,是本土企业,对郴州农产品较为熟悉。
据了解,按照协议,郴州市农经局负责农特产品的前端服务,而销售方面,郴州市家佳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可将农产品的数量与品种直接发至湖南澳鑫公司的网上商城,由他们负责整体宣传推广。“政府部门既管住了农特产品的质量,又帮助农民促进了销售。”唐甲良说。
“我们的梦想就是让全国人们甚至全世界人们能够品尝到湖南的美味,湖南的特产。”湖南澳鑫商品交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农民合作社可以免费上传信息到该公司平台,不设门槛,但手续必须合法,证照必需齐全,交易成功后,他们不收取任何“中介”服务费用。
当日参加签约的家佳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欣喜地告诉记者:“郴州市及下辖的宜章等县市区有许多特色优质农产品,囿于没有宣传销售团队,市场只在周边县乡,电子商务填补了这个缺口,支持了企业,带动了产业,致富了百姓,期盼能让更多的农产品搭上电商平台走出山窝。”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