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二)
发布人:小柒 时间:2015-11-24 15:11:41

湘乡石坝鼓

湘乡石坝鼓创制于我国鼓乐大繁荣的清末时期,主要用于演出花鼓戏、表演闹龙狮、举行宗教祭祀等活动。石坝鼓分为大鼓、堂鼓、高音鼓、手鼓、班鼓等五种不同类型,犹以堂鼓闻名省内外。其产品主要材质是牛皮、木材、金铆钉等,牛皮浸泡液体材料及配方和蒙皮、定音技巧最为关键,其制作采用传统制鼓工具和工艺进行,再配以鼓面图案设计和印制,产品主要销往本省各市及周边省市。石坝鼓主要传承人丁德仁曾制造直径1.8米的大鼓,声响如雷,惊天动地,震撼人心。

韶山的传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地不在大,有神则灵。韶山,因虞舜而闻名,因韶乐而享名,因伟人而扬名。韶山的传说,从古至今,延绵不断;韶山的传说,越传越神,越说越奇。传说中的舜帝巡视韶山,是驱车行舟,还是腾云驾雾?传说中的石头干娘,就真的保佑了“石三伢子”的一生?

源于神话的传说,是古老的民间口头文字形式之一,无意间神化了传说中的人物,因为人民的心中都有一杆秤:谁为人民做了好事,谁就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并且还要一代代传下去。怎么传?文化不高或没有文化的人,就用最原始的文学形式之一的传说,一代一代地往下传,一代一代地接着说,传不尽,说不完……

韶山杨林杂技

20世纪初,韶山杨林乡瓦坪村欣起了学演杂技的热潮,并组团走出韶山。到20世纪90年代,杨林已成为“湖南省杂技之乡”。杨林杂技主要包括柔功(软功)、车技、口技、顶碗、魔术、走钢丝、舞狮子等。杨林杂技特别注重腰、腿、顶功的训练,动中求静,险中求稳,平中求奇,是伟人故里的又一朵文艺奇葩。

巫家拳

巫家拳始祖巫必达,字有能,福建汀洲府连城人氏,生于清乾隆辛末年(1751年)八月初五,卒于清嘉庆壬申年(1812年)五月十七日,享年61岁。

巫氏系武术世家,其祖上为少林名家,源于洪拳。巫必达自幼学艺于福建南少林,艺成后遵师命云游江南,广采众家功法之长,遂将南少林拳精妙手法结合内家拳功法,并根据自己左脚微跛的生理特征,独创出既不同于外家、又有异于内家的南少林内家拳。后辈尊祖敬师,以姓名拳,尊为“巫家拳”。 巫必达云游多年之后,最终寓居湖湘,收徒授艺。巫家拳在以湘潭为轴心的湖湘大地的嫡传弟子主要有(株洲,旧属湘潭)李三佰和湘潭霞湾窑冯芳柏两大支系。巫必达传授武功,因材施教,缘情变法。李家多为农民,平素穿短长裤,故取矮桩授之。冯家多为书生,平日长袍加身,故取高桩传之。

巫家拳主要有“枪吊”等“五吊”、“擂肘”等“六肘”十一种手法,有“大、小黑虎攀”等十二种拳法,器械有“十七势半”的“七步连针棍”。

已有200多年的巫家拳,是发源于南少林,流传承在湖湘大地、首屈一指的地方传统拳种,主要分布在以湘潭为中心的湘中地区,并及长沙、株洲、益阳和湖北等地。《巫家拳》目前已出版。

分享至:

跟随摄影师的脚步去看大美潇湘

天门山的美与极限运动结下不解之缘。2014年10月,第三届翼装飞行世界锦标赛在张...【详细】

天人合一的绿洲——盘龙大观园

被誉为“珍稀植物的王国、野生动物的天堂、天人合一的绿洲”...

长沙是一座不夜城 越夜越撩人

入夜的长沙城灯光璀璨,千年古城之韵与现代文明和谐共存,成...

比翼双飞宝峰湖

12月16日,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迎来雪后晴天。宝峰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