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一)
发布人:小柒 时间:2015-11-24 15:10:46

湘潭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一)

湘潭龙牌酱油(原生态)

湘潭龙牌酱油(原生态)创建于1740年(清乾隆初年),至今已有270年的酿造历史。因采用独特的秘制配方和传统工艺进行生产,其产品素以色鲜味美、汁浓液香、保质期长等特点,深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享誉全球;1993年10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湘潭龙牌酱油经历了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阶段,走过了家庭作坊、公私合营、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四种改制历程。湖南龙牌酱油集团公司现位于湘潭市南岭路123号,目前员工300多人,资产10245万元。2006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认证,产品远销亚、欧、美洲一些国家,畅销国内市场。

湘潭火龙灯

湘潭火龙灯主要包括湘乡市壶天村火龙灯和岳塘区荷塘乡易家村火龙灯。

湘乡壶天火龙灯与岳塘区荷塘乡易家村火龙灯,大约都是源于清末民初,主要是在春节、元宵节进行民俗庆祝活动,或在旱涝灾年举行民间祭祀、祈福活动,以表达劳动人民的苦忧之情。

火龙灯主要在晚上开展活动。为便于观赏和增加亮点,聪明智慧的舞龙者,在只有油灯、蜡烛照明的条件下,自制经烧低温的油捻,夜间舞动时,同时点燃玉珠、龙身、亮壳子和牌灯等,一时间,锣鼓喧天,吼声雷动,夜空如昼;火龙灯腾空而起,上下翻飞,火光四射,犹如神龙下凡,威武壮观。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老百姓用民俗文化的形式,充分表达丰年庆祝的欢乐心情和灾年祈福的美好心愿。

湘潭灯芯糕

湘潭灯芯糕始产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湘潭灯芯糕传统副食特产,条状、洁白、滑润,以形似灯芯并能点燃而得名。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获奖,名扬四海。湘潭灯芯糕采用特级糯米加工的元粉,辅以优质白糖、溶油、玉精油、红丝等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经过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湘潭灯芯糕折成圆圈而不断,可证其绵软劲道;点燃无灰而不灭,可见其名副“灯芯”之实。其口感甜而不腻,脂而不油,深受广大消费者垂青。

湘潭剪纸

湘潭剪纸主要由湘潭县剪纸和韶山剪纸构成。因其纯属民间艺人和聪慧妇女直接从生活中取材并制作,都是司空见惯的内容结合几乎近于自然的创作方法,自打腹稿,手随心动,剪刀下去不一会儿,剪纸出来存千年。空中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都极具憨拙之态,皆独具朴厚之风,真情实意比肩而至,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寓巧于拙,藏奇于平,可以使人看到,穷乡僻壤的剪纸创作主体尚未被浮躁世风所薰染,根深蒂固的剪纸艺术依然没让金银牢笼所囚困。

湘潭油(布)伞

湘潭油(布)伞相传明代从江西传入湘潭县石鼓镇,至今犹有赵文超坚守其道。湘潭油伞主要采用竹子、绵纸、桐油、绵线等材质,运用传统工艺进行手工制作。通常是采用家族式父系血亲两代或三代间以口传心授方法,传授其制作工艺。在一般情况,技不外传。技不外传,可以垄断技术,独占市场,促进技术精益求精,同时也存在着技随人走、人亡技失的问题。而现在的症结在于,良师愿教而无人愿学,由此可见,只有调动和发挥经济杠杆等作用,才能不断壮大和巩固非遗传承人队伍。

分享至:

跟随摄影师的脚步去看大美潇湘

天门山的美与极限运动结下不解之缘。2014年10月,第三届翼装飞行世界锦标赛在张...【详细】

天人合一的绿洲——盘龙大观园

被誉为“珍稀植物的王国、野生动物的天堂、天人合一的绿洲”...

长沙是一座不夜城 越夜越撩人

入夜的长沙城灯光璀璨,千年古城之韵与现代文明和谐共存,成...

比翼双飞宝峰湖

12月16日,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迎来雪后晴天。宝峰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