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腰鼓的舞龙队伍准备就绪,等待夜幕降临。 (周碧平 摄)
隆回县七江镇一带的群众一直延续着独特的舞草龙灯习俗。七江镇,属古梅山地域,山青水秀,物产丰饶,是梅山先祖从渔猎生活走向农耕生活最早的开垦地,梅山文化博大精深,流传久远。自古以来,居住在这里的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人们把草龙作为吉祥的化身,代表春风调雨顺的愿望,因此用舞龙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以龙避邪,带走瘟气,起初人们以草缚成龙,名曰:“草龙灯”,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制工,后来用竹子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皮纸,内点燃香油灯,上有龙衣盖顶,下有龙衣串联成队,舞龙人穿上龙服,头带龙帽,表演考用碎步起跑,时而蛟龙漫游,时而笼头穿花,时而又头尾齐钻,时而又蛟龙戏珠----花样繁多。
梅山草龙灯习俗中一条草龙需要30个工日才能完成。编制草龙的原材料为稻草、竹竿或木棒、铁丝和香。每条草龙由龙头、龙尾和11节龙身组成,每节插上三支香,互相之间用草辫连接,伸展后长达十五、六米。
舞草龙时,一般需要50余人参与,有击大鼓的,有敲大锣的,有举龙的,有举宝珠的,还有举灯牌的。表演队伍将至收贴者家不远时,首先向对方击报信鼓。当对方听到报信鼓声时,鸣炮以示迎接。舞龙队先在屋前坪地表演,再进入堂屋表演。表演时,舞龙头的人是关键,龙头舞活了,整条龙就显得游刃有余,活灵活现。
舞草龙灯不仅是人民祈求安康富裕、驱邪避难的精神寄托,而且是春节期间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浓厚的喜庆性、高难度的表演性,又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内容涉及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手工技艺。
分享至: